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成功学习隧道之课后复习 [复制链接]

1#
根据德国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人对所学新知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的复习活动应该是先密后疏。一般说来,在9小时以内,趁着头脑里还有些记忆痕迹时,花10分钟复习效果要比在5天或者10天以后花几个小时复习的效果还要好。对此,乌申斯基有着非常精辟的概括:“与其借助于复习去恢复记忆,不如借助于复习防止遗忘。”对当日所学的知识要及时复习,所以课后复习是我们的每天必修课。
   1.利用好中午饭后和午休前的时间。
    这个时间段可以对上午所学的科目进行复习,可以先回想、重温上午课堂上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翻开课本或者笔记本进行核对,时间短效果好。尤其是上午刚刚学过的英语单词,无意义材料多一些,大脑的记忆痕迹还没有完全衰退,此时复习巩固率高。
   2.晚上复习之后再做作业。
    此时的复习是前面提到的“尝试回忆,整理笔记”,和前一个时段相比,动手要多一些。为了减少犹豫的时间,建议同学们先对要复习的内容以文理交叉为原则进行一下排序,如果不好排,那就按当天的课表顺序来。作业前,先不打开课本等相关资料,而是先尝试着回忆本科目今天都讲了些什么。手不离笔,边想边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下要点。回想一下课堂上的顺序,不妨认真问一下自己:共讲了几个问题?哪些要点还比较模糊?如果感觉有些实在想不起来了,那有可能是自己的知识漏洞。然后,再打开书,打开笔记本,看看自己遗漏了哪些要点。然后,对课堂笔记本的留白进行整理、补充。这其实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功”的过程,这个复习活动做好了,一会儿做作业时就不用再回头翻书了,对当天所学的知识熟练了,作业自然效率也高了。那么,作业的评价和反馈功能也就完全发挥出来了。
   3.当日作业完成后的时间。
   这个时间是用来复习前一天或前一段时间的内容,因为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前后后总是层层相因互为因果,把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纳入当天的复习范畴内,容易使知识的掌握模块化、系统化,易于将来大考复习时建立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当然,这个时段的复习任务可以和错题档案结合起来。
   4.临睡前的时间。
    当我们完成了一天的学习,晚上躺在床上不能马上入睡时,别忘了这是一个绝佳的“过电影”时间,在这个很短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把白天所学的东西在大脑的屏幕里过一遍,尤其是对于那些机械性的记忆难点,如英语单词、语文的文言文背诵等。
德国哲学家荻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课后复习,培养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坚持在课后尝试回忆,看课本,整理笔记。总之,学习应该是“勤”与“巧”的结合,只要你做好这两方面,你就会成为学习上的一匹黑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