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这个充满争抢的时代 温良恭俭让已成笑话? [复制链接]

1#

“温良恭俭让”是孔圣人那时候就提出来与“仁义礼智信”一起作为做人的准则推行的。后来人们就把“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这五项内容看成是做人的美德了,并且一直传承至今。


温良恭俭让是每个人正常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的需要。孟子说过,“爱人者,人常爱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如果自己一向待人温良宽厚、谦虚有礼,别人怎么能对你刻薄冷淡、傲慢不逊?即使一时不理解,甚至出现误会,久而久之,也能化干戈为玉帛。相反,如果自己极端自私,待人刻薄,怎么能够希望别人会无私、宽厚地待你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坚持温良恭俭让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团结最大多数的人,这是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须臾不可离开的。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相敬互助、亲密和谐的气氛,创造和保持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而这正是我们成长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然而几十年之后,“让”字也像老百姓离不开的生活用品一样越来越昂贵起来。媒体上、报告里、生活中唱的、念的、说的非“抢”即“争”;经常传扬的是“优胜劣汰”、“为自己活着”、“利润最大化”等等挑战性极强的理念。而那些顾及别人的谦恭与礼让就渐渐变得不合时宜。于是,走路闯红灯,停车占据人行道,坐公交车抢座位不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等行为屡见不鲜。小时候常常受到长辈的训教:走路时记得给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让道。可是如今走在人行道上,对面走来的年轻人宁可撞上满头白发的老人也不肯屈尊让道。大多时候是老人怕被撞伤而不得不先行避让。这不禁引起了我的深深思考。


作为文明的一种体现,温良恭俭让不是哪个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须进行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修养。在这里除了要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学习无数志士仁人的光辉榜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原则作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俗话说,诚于中则发于外。只要我们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地将个人与人民群众融合在一起,有远大的目标和博大的胸怀,自然就能够做到温良恭俭让,就能够正确地对待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待人接物自然就会应付自如,使周围的所有的人如栉春风、如沐春雨。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是哪里抄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