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字在上古时代就已出现,古人释为“相人偶”,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就是爱,“爱人”。这是儒家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般准则,也是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因此,孔子的“仁”是渊源于上古,同时也体现了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发展。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孔子政治思想、道德思想、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孔子的“仁”有多种含义,关于“仁”的论述很多,孔子与其弟子多次谈到“仁”,却从未给“仁”一个明确的定义,而只是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谈论“仁”的不同方面。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清孔子思想的核心,那就是“仁”,所有的“忠、孝、礼、义、信、温、良、恭、俭、让、宽、敏、惠、勇、智……”都离不开这个核心。
那么仁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先从造字的角度来看看这个“仁”字,它是人类(“人”)与天地(“二”)相统一的存在本质,这种统一的存在和本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存在和本质,这种存在和本质,也就是绝对的善和绝对的道德,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无疑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