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荀子的礼治 [复制链接]

1#
荀子的礼主要是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关于“礼”的这样一条线路,与孟子主要继承和发展孔子“仁”这一方面不一样,由此他们针对当时社会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大一样的,这里的孟子主要是在观念的层面来考虑人的社会群体性,而荀子正是看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现实中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以他才转而从现实的层面来考量人的社会群体性,从而去阐发孔子“礼”的思想,孔子在春秋末年对于周礼作了损益,而生活在战国末年的荀子则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他认为人所结成的社会群体和形成的社会秩序都是由于人们所遵循的礼仪规范,他举例说人的力气没有牛的大,跑的速度也没有马那么快,但是人却可以驾驭牛马,这里的缘故荀子认为是由于人能够结成群体。而人之所以能结成群体的原因荀子又认为是因为人类创造出了一套用来协调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礼仪制度。故他说道:“故义以分则和,合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里表达出人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智慧的存在。要想是这整个群体社会有效的运作起来,就必须有礼仪的规范、社会的分工、和社会秩序。这样才有和谐。荀子在这里强调了“礼”的作用,但这里荀子并不就是仅主张只用礼一种手段,而是主张“仁”“礼”两手都并用,即是一种“隆礼尊贤”与“重法爱民”并用的治理国家的方法。这可以看出荀子提出的对于治国打方案是比较务实和有实际操作可能性的。这样就真正的发挥和达到了“以儒治国”的作用,这也许就正是谭嗣同所说的:“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的这一说法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