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复制链接]

1#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李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老子太清宫镇)人。 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无为,“道”,著有《道德经》,又名《老子》。
    老子主张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其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有许多关于民众的格言,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其书被尊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号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称名称为“太上老君”,亦被尊称为“混元皇帝” ,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
     据传老子之母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了白眉白须的老子。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后入周求学,连孔子都向其问过礼。后看尽世事,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遇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邀其著书,才留下五千道德真言后飘然西去,从此自世间消失,成为神仙般人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