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东方礼仪 [复制链接]

1#
我国是礼仪大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的。继承和发扬我们祖辈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历史责任。我们应当把宣传中华礼仪当作自己的历史使命,更应当在社会实践中,加强礼仪修养,身体力行,为提高社会礼仪水平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借鉴外国的礼仪,更有助于中华文明在新世纪中逾加辉煌。

一、形体语言

全世界的人都借助示意动作,有效地进行交流。最普遍的示意动作,是从相互问候致意开始的。了解那些示意动作,至少你可以辨别什么是粗俗的,什么是得体的。使你在遇到无声的交流时,更加善于观察,更加容易避免误解。

1、目光(用眼睛说话)在公事活动中,用眼睛看着对话者脸上的三角部分,这个三角以双眼为底线,上顶角到前额。洽谈业务时,如果你看着对方的这个部位,会显得很严肃认真,别人会感到你有诚意。在交谈过程中,你的目光如果是中落在这个三角部位,你就会把我谈话的主动权和控制权。

在社交活动中,也是用眼睛看着对方的三角部位,这个三角是以两眼为上线,嘴为下顶角,也就是双眼和嘴之间,当你看着对方这个部位时,会营造出一种社交气氛。这种凝视主要用于茶发会、舞会及各种类型的友谊聚会。

2、微笑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可以反映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

微笑有一种魅力,它可以时强硬者变得温柔,使困难变容易。微笑是人际交往重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微笑要发自内心,不要假装。

3、握手它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貌似简单,却蕴涵着复杂的礼仪细节,承载着丰富的交际信息。比如:与成功者握手,表示祝贺;与失败者握手,表示理解;与同盟者握手,表示期待;与对立者握手,表示和解;预悲伤者握手,表示慰问;与欢送者握手,表示告别,等等。

二、正确体态

着装

体态无时不存在于你的举手投足之间,优雅的体态是人有教养,充满自信的完美表达。美好的体态,会使你看起来年轻的多,也会使你身上的衣服显得更漂亮。善于用你的形体语言与别人交流,你定会受益匪浅。

站姿 女人的站立姿势应该是:抬头,挺胸,收腹,两腿稍微分开,脸上带有自信,也要有一个挺拔的感觉。

坐姿 正确的坐姿是你的腿进入基本站立的姿态,后腿能够碰到椅子,轻轻坐下,两个脐盖一定要并起来,不可以分开,腿可以放中间或放两边。如果你要跷腿,两条腿是合并的;如果你的裙子是很短的话,一定要小心盖住。

行姿 正确的行姿是:抬头,挺胸,收腹,肩膀往后垂,手要轻轻地方在两边,轻轻地摆动,步伐也要轻轻的,不能够拖泥带水。

蹲姿 正确的方法应该弯下起盖,两个起盖应该并起来,不应该分开的,臀部向下,上体保持直线,这样的蹲姿就典雅优美了。
分享 转发
TOP
2#

西方礼仪萌芽于古希腊,形成于17—18世纪的法国,期间深受古希腊,古罗马,法兰西等国文化的影响。 (一)简单实用  中国人喜欢婉转地表达,而西方人习惯单刀直入 (二) 崇尚个性自由  讲求个人尊严,隐私神圣不可侵犯。 (三) 惜时如金  西方人安排时间妥当,严格遵守自己的时间计划,不会随意改动。 (四)自由平等开放  提倡人人平等,主张自由。  不同思想也决定着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在东方文化中,男士往往倍受尊重,这主要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东方文化也主张男女平等,但在许多时候,男士的地位仍然较女士有优越性,女士仍有受歧视的现象。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无论在何种公共场合,男士都要照顾女士,比如,握手时,女士先伸手,然后男士才能随之;赴宴时,男士要先让女士坐下,女士先点菜,进门时,女士先行;上下电梯,女士在前„„。现在,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西方的女士优先原则在东方国家也备受青睐。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使东西方礼仪日趋融合、统一,更具国际化。
TOP
3#

东方礼仪的特点
(一) 重视亲情和血缘  东方民族尤其重视“血浓于水”,所以人际交往中最稳定的因素就是血缘关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在,不远游”等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历来主张长幼有序,尊敬师长。不同辈分和身份的人意见不同时,常避免正面的冲突和争辩。中国人喜欢婉转的表达方式,已给对方保全“面子”。
(二) 谦逊,含蓄  接收礼物时,东方人表达完自己的谢意后,不会立即打开礼物。
(三) 强调共性  注重共性拥有,有较强的民族感。日本尤其突出,东方注重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凝聚力,强调组织的团结和谐,交往的目的以协调各种关系为重。如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经营管理充满家庭式色彩,充满人情味,人人以为集团出力而感到光荣。
(四) 礼尚往来  礼仪是联系交往的媒介和桥梁,“礼”主要指礼物,其实礼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渗透其中的感情。  东方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送礼的名目繁多,除了重要的节日相互拜访需要送礼外,平时的婚丧嫁娶都可送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