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三个方面
在我看来,企业的社会责任大体分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责任。包括按章纳税,扩大就业,遵纪守法,持续发展等。这是企业应尽的责任,跟伦理没多大关系。这是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然要承担的相生相并的责任。承担这种责任有法规的约束,也有企业自觉的行为。
二是公益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承担一定的社会公益责任,比如义务劳动、向社会捐献。如果说经济责任与伦理无关的话,这种公益责任与伦理有一定的关系。
三是社会环境建设责任。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经济的转型期,作为企业来讲,还兼有一种建设经济、社会、法制环境的责任,这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与我们中国现在的社会转型、改革等状况有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研究并力争对我们的经济、社会、法制环境建设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与这个社会是一个共同体,是互为环境的。有什么样的企业,对政府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需求,反过来,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能力,也会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来讲,在现在的改革开放阶段,任何一个企业的行为对我们的经济、社会、法制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反过来,这种环境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所以我们应当承担起建设社会法制环境和市场经济环境的社会责任。
研究社会责任需确立的两项基本原则
第一,权利和责任是对称统一的。一个企业享有的权利有多大,承担的责任就有多大。为什么关于社会责任的话题率先从跨国公司提出来?就是这个原则在起作用。因为他们共享的权利越来越大,占有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相应地就必须去承担越来越大的责任。无论说这是一种品牌建设、一种市场推广的行为,还是在做秀,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由于权力和责任的对称统一已经使他们的视野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反之,对于一个小本经营的个体户而言,由于享有的资源和权力非常有限,相应地承担的社会责任就会小很多,也许只要将自己的周边环境处理好就可以了,至于全球变暖之类的问题他不会去顾及。因为占有资源和权力的多少也会影响到企业视点的高低,并由此影响到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此外,从纵向来看,对同一个企业而言,在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也会有很大差别。比如一家全球化公司,也许过去曾经生产使用氟利昂的冰箱,但那时他是在为社会服务,做出了贡献,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如今呢,随着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又生产了改善环境的环保产品,这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我们不能把它宽泛化、绝对化,更不能偏激化,需要根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情况来认识。比如一个新办的企业,我认为首先它不以欺诈的行为坑蒙拐骗,就算好企业;能够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就是在尽社会责任;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还能够处理好和周边的关系等,也可以算作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所以我们要鼓励每个企业对自己的社会责任自定义,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占有资源和享有权利的增加,再不断地加以提升,并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
辩证地认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坐标。否则,无论是“惟一论”、“综合论”还是“过度论”,都会让人无所适从。
第二,企业发展的方式和成功的途径本身也是评定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改革开放阶段下,作为转型时期的企业,更加要关注一个问题,就是发展的方式和成功的途径。当企业初建、规模尚小的时候,不论是民营还是国有,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家关心的是其能否继续成长,也许此时就会用企业规模大小、创造利润高低来评判其是否成功。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社会对其要求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如今的改革转型期和市场经济逐步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更关心的是你的成功途径,是靠权钱交易,还是靠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这也会成为人们评判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向社会贡献财富的同时,也要创出走向成功的经验,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