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之本 [复制链接]

1#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我们再看看儒家的孝道观。“孝悌”是儒家道德文化的基础,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训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说明“孝”不仅仅是个人德行的根本,还是使得天下人性顺畅,人民和睦的途径由孝道推展开来,推己及人,敬祖先,睦亲族,扩大到爱人类爱万物。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孝经注疏》九卷中有:“夫《孝经》者,孔子之所述作也。述作之旨者,昔圣人蕴大圣德,生不偶时,適值周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僣乱,礼乐崩颓。居上位者赏罚不行,居下位者褒贬无作。孔子遂乃定礼、乐,删《诗》、《书》,赞《易》道,以明道德仁义之源;修《春秋》,以正君臣父子之法。又虑虽知其法,未知其行,遂说《孝经》一十八章,以明君臣父子之行所寄。知其法者修其行,知其行者谨其法。”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礼记·祭义》中“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可见,“孝”是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美德。《大学》中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指天子,“老老”是指用敬重老人的方法来礼遇老人,整句话的意思是天子能够做到礼遇老人,民间就能兴起孝敬之风。上至天子下至庶人,都把孝悌确定为美德而行之,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后推及于天下人之父母兄弟,则世界必定人人和谐、亲近、友爱。孔子的学生有若在《论语·学而》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要求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家庭伦理开始,树立尊敬他人,互相宽容,谦让的社会道德。 他把孝道提高到仁之根本的至高地位,把孝的价值提升为“道”的境界。《论语·学而》中子曰/FONT>“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仁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学生在家里是个孝子,出门在外面对朋友、对社会、对一般人能够友爱,扩而充之爱国家、爱天下。可见儒家倡导的仁爱不是狭隘的私亲之爱,而是具有普世性的人类之爱,而是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和同一家亲,四海皆兄弟”的大同之爱。

分享 转发
TOP
2#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它具有平等性,人本性的特质,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的精神支柱;儒家文化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芒。直到今天,儒家思想对世界的永久和平和人类人文素质的提高,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