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学业有成之后,几乎都在传道授业和整理典籍。他不仅仅只是整理,还是在吸收、融合,使之融进自己的思想之中。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儒家文化。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涵盖了政治、哲学、伦理、教育一整套的,关于人类社会学问的独立的思想文化体系。
他一生追求的终极价值是“仁”,其它所有思想都是为“仁”的思想服务的。“仁”是他思想的核心,无论“礼”还是“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为了达到“仁”的目的而存在。他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做人一定要克制和约束自己的个性,以及日常的一些不合礼义道德规范的行为,这样才能符合礼的标准。这些事情做好了也就实现“仁”的目标,人人每天做到“克己”,那么也就“天下归仁”了。因此,“仁”是孔子终极的追求,其它都是为了达到“仁”这样目标的外在形式。只有通向仁的礼乐,才是符合道德规范的。
要想最终实现仁,必须通过礼乐的形式来完成。所以,礼也必须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中,它包括所有领域都要严格按照礼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行事,最后通向最高目标“仁”。
在孔子看来,仁是圣的先决条件。先达到仁的境界才能进入到圣的境界。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论语·雍也》)。这一席话意思是:子贡问孔子说,如果有人能够博施恩惠于百姓,而且还能周济大众,怎么样?这样做的人算不算是做到了仁?孔子回答说,这岂止是做到了仁,这样做就是圣人了。孔子认为要做到仁必须靠自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的人必须要设身处地替别人想,自己想要做的,要先想到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由此,我们看出为仁之人,必须首先替别人考虑。人人做到了仁,就达到了“天下归仁”的“大同世界”。
所谓“礼”者,是指周礼,是《周礼》中制定的礼仪规范。它是维护周朝宗法等级和人们行为规范的严格制度,是维护西周时期整个社会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制度。
“礼”是孔子一直在强调的。它既包括整个社会的礼义等级制度,又包括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具有法的功能和性质。是整个社会上上下下人人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天子也不例外。“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已也就是说,天子也要以礼约束自己,一切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礼、诗、乐三者相辅相成,三者具备才能成为彬彬君子。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为国以礼”。等等,这些都是孔子强调礼的重要性的。关于礼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
“礼”不仅仅只是一种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它更应该是一种政治制度、一种社会秩序!如果整个社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严格按照“礼”行事一切都会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地运转。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会井然有序。这就达到了仁治的目的。因为,人人都按礼行事,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不该做的绝不做。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克己复礼”。所有人都按照礼行事,理所当然的也就“天下归仁”了。
所谓“乐”者。我认为有两种意义。一种是国家大典中的乐;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乐。国家大典之乐由天子主持(诸如祭祀、庆功、朝贺等等),正如孔子所谓“邦有道,则礼乐征伐由天子出”。日常生活中的乐是人们日常交往的一种形式,起到调剂人际关系的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可起到人人友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作用。无论哪种意义都始终贯穿一个“礼”字。做到这些,人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就都“归仁”了。
做为形式的“礼”与做为内涵的“仁”如何达到完美的高度统一?也就是说,要想使他们两者达到和谐统一,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这种方法就是中庸。中庸就像是哲学的方法论一样。中庸是灵活的,在不同时候,对待不同人或事,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其实质是完全一样的,其目的也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将礼和仁达到完美的高度统一。
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不偏不易之为中庸之道。用中庸之道,将礼和仁在日常为政和社会生活中加以实现。所谓中庸者,其为用“中”也。即,行礼施仁取其中,做到无过也无不及,过与不及都不好。“过犹不及”。
中庸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还是一种徳,一种至高无上的德。“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乎矣!”(《论语·雍也》)。用这种至高无上之德施政、为民,就是仁政德治。
孔子思想主要是指人的自我内在修养,不需要别人或者什么法律条文的管束。人内心强大才是强大,内在修养高,才是真正高!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的内在修养,靠外来力量的作用、管束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高修养之人的。一旦外来力量失去了,也就失去了所谓的“高”了。
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在他平时的言谈或授课的内容里,他的这些言谈和讲课内容,收录在《论语》一书中(大家有兴趣,可买一本回家读一读)。此书是孔子殁后,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中国,还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影响力甚至波及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