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伦理思想诸家学说,由于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所沿袭的学术流派互异,因而持论的思辨方法也各具特点。以儒家管理伦理而言,从孔子的“罕言利”,到孟子的“何必曰利”,下逮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儒者的轻利伦理思想是“一以贯之”。乍看起来,欲从儒家管理伦理中寻找一般管理伦理意识,将失之于“缘木求鱼”。但儒家真无一般管理伦理意识,真无浸润世俗世界功利的道德行为?子贡货殖于曹、鲁之间,在七十二子当中,他最为富裕,也最懂得经营之道,孔子所以能够播名于列国之间,子贡深谙管理伦理导致招财致利实起了相当作用。并且,孔孟所说的“利”字,有“货利”、“利禄”、“利已”、“功利”、“贪利”诸义,究竟作何解释最为确切,尚可作进一步商讨。如果只见儒家轻利而重义,轻小人而重君子,就认为儒家思想中没有一般管理伦理意识可言,因而否定在儒家伦理结构中有一般管理意识的存在,那是十分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