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礼之用 和为贵 [复制链接]

1#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礼"的作用,"和"是最重要的。(最宝贵的)。过去的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这(和)才是最完美的。不论大事小情都靠这个。如果,有做不到的时候。为了"和"而要和,不靠"礼"去规范。也是不行的。
  随想:有若先生又来说话了。难得的是他说的话总是那么的复杂而又有道理。不过总是觉得他的大道理太多了。他自己做的也不怎么样。当然他说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和谐杜会"来了。这一章开始就讲和。道是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呵呵!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这个"和"如何解释就成了问题。有一千种解释就有一千个道理。同样也有一千个理由去怀疑。古人离我们太远了。又太近了。我们无法复原当时的语境。也不可能真正完全理解古人到底想说的是什么,其实不用说和古人对话了。就是现在。两个人面对面的谈话。每一句话又有的少的岐意。造成多少的误解。有时候觉得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和真正的思想比起来都显得如此的苍白。于是真经总是无字的,禅机也就在脑袋上的一棒之后的顿悟之中。
  有人用中庸来解释和。过犹不及。和。于是就成了恰道好处的意思了。这也是有道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都说了。"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谬误"但是这就是"和"吗?
  有人用和平来解释这个"和"。有人用"和气"来解释这个"和",还有人用"适合"来解释。有的人就更聪明了。直接用"和谐"来解释。呵呵,那么,和谐是什么意思呢?不断地追问下去,我更糊涂了。也许这么多的解释加起来。就是"和"。说不清楚的东西就不说了,有些东西还要靠自己悟。
  先王之道,先王是谁?
  应该指的就是尧舜汤文武之类的圣明之君。要不然还能指谁?不可能是指当年吴越楚周的那个真的假的"王"的刚死去的爹吧,呵呵!"王"这个字本身,也是不断地变化之中的,早年间,不仅仅是君主的称号而己,还代表了一种统治的方式、态度,甚至有一种道德的意味在里面,所以有"王道""霸道"的说法。这个"王"字本身的意义是在不断地下降和堕落下去的。从吴楚称王。到苏秦那时候七国并王。到了秦汉以后。就彻底的成了次于皇帝的次一级的称号了。以致于百里之地。占山为寇的强盗也都自称为"王"了。呵呵!
  这一章的讲的是"礼"的作用。都在说孔老夫子是复礼的,其实"礼"从来都不是儒家的终极目的,从来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过程,不是目标和结果,至于后世怎么想,也就不一定了。其实不论是谁。读书,读史的目的在哪里。就象我们现在读论语为什么,难道说我们仅仅是为了去解读和探究孔子到底说的是什么吗?
  孔子的复礼。与其说是为了"礼"本身。还不如说是为了一种理想(仁)而借用了"礼"的売子而已。孔子所要的"礼"和鸡蛋(呵呵。周公姬旦)的绝对不是一回事!就象孟子。荀子的说法,和孔老夫子的也不是(至少不完是)一回事,朱熹的就更不是了。康有为那个"圣人"不也为了宣传变法搞了"孔子改制"的事情吗?
  我们读书。就要分清这些东西。哪些是原来就有的。哪些是后来别人加上去的。这样才能少一点误解。多一分收获。不要先入为主的想当然的认为。也许这样,离真理。离真相更近一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