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人们约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种方式。这是现代通俗而简洁的解释,这里的方式分行动型和非行动性,像鞠躬,给老人让座等,就是行动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这需要行动才有效果,;而像庄严场合不嘻笑,别人睡觉不吵闹等,就是非行动型的,也就是行为规范,它不需要行动就有效果。
分享 转发
TOP
2#

《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义以为质,礼以行之。这一句,阐述了孔子对礼之本源的理解:义是礼的本质,礼是义的表现。在孔子看来,礼的施行,必须依托于“义”这一实质本源。换句话:说作为社会人,我们一举一动的合理性、正当性,不依托于社会风俗、历史沿革之类外在的东西,而依托于我们自觉自发的,对于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的考量。单独的礼,并不足以为万世法,不足以为君子之道。礼的核心,是“义”。

TOP
3#

礼仪,自古以来都是作为对人进行德育教育、人格完善的一种重要手段。我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说明一个人只有学习礼仪 ,才可使其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成业。礼仪,也是 中国五千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有道是“礼尚往来”,只有礼仪周到,才能往来频繁。礼仪能唤 醒人的自尊,产生一种精神的愉悦,进而深化对人生意义的体会和感悟,最后在品德、情操 和性格上发生变化,达到“丰富生活、净化心灵、启迪思想、陶冶情操”的人格完美境界。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