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心所欲 [复制链接]

1#

孔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将学习视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孔子正是在这样长年累月的学习中,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以学习为乐,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劳逸结合,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孔子对学习要求极其严格,他常常担心自己的学习不进则退,因此时时鞭策自己。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不也正是要学习孔子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境界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1 17:04:27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