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复制链接]

1#

原用于维护等级制度,现用来规范道德行为。二者同为社会文明的体现,前者维护阶级统治,后者却是文明的进步。礼对于中华子民甚至全人类来说都有着持久的重要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10 16:05:20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礼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意义不断变化才能顺应社会的需要,赋予新的活力。在现代社会礼成为文明进步的标志,弘扬礼仪践行礼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当前经济社会利为先的现状下,发扬礼践行礼更显得尤为重要。
TOP
3#

孔子十分重视礼,认为对一般人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对统治者来说,“上好礼,则民易使”(《宪问》),“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子路》)。因此,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礼乐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和节奏,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内涵。
TOP
4#

       礼是孔子十分注重的,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TOP
5#

不学礼,无以立

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古人曰:“不学礼,无以立”;《礼记》中讲“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影响而形成,即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范围。

“富贵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社会有礼祥和”。而“礼”从何处来?“礼”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外化,“礼”必须是真诚、发自内心的,而不能只是作表面文章。良好的形象仪表不仅来自天生的好条件,更主要来自后天的自我塑造与修养。大多数人都不会是天生丽质,甚至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他们的迷人之处在于积极的人生观和自我意识,而非身材与容貌。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在生活中,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关爱;在处事中,多一点谨慎,就多一点包涵;在交友中,多一个关注,就多一个支持。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