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信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信,即诚信,是中华义理中古今含义没有多大出入的一个。儒学认为信使人之本,轻诺寡信历来为君子所不耻,所以高尚的人追求一诺千金。

信是仁、义、礼、智的具体表现,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指南,是一种很高尚的道德,是人立于人世间的很高的行为规范。

如何做到诚信呢?

首先要有诚意,即信要诚其意,简言之就是诚实自己的意念。

其次要忠于义,义是朋友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忠实于义就是讲原则,这就做到诚信。

三要发乎情,真情才能保证你做到信。

四要止乎礼,以礼为限,超过里的范围就很难做到信。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2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道”是领导的导,换句话就是孔子也教我们领导之德、领导的修养,以领导千乘之国。

讲到“国”字,研究中国文化便要注意,看到秦汉以前古书里的“国”字,很多人都容易产生很大的误解。比如老子曾说“小国寡民”,讲老子的思想,就讲小国的政治,在民国初年,又有人对无政府主义与老子思想拉在一起。要知道秦汉以上,到汉代初期的“国”字,不是现在的国家观念,那个时期的“国”字、“邦”字都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所谓“诸侯就国”,就是中央政府下一个命令,要这些地方官(诸侯)各自回自己的岗位(封地)去。那时地方单位有千乘之国,百乘之国。“千乘之国”用现在的观念比方总是不伦不类,还是不作比方的好。“乘”,古代以战车、壮丁、田赋等合在一起计算的。汉、唐以来有很多考证注解,不必多说。换句话说,领导一个大国家,或者领导一个单位,乃至领导地方的政治,要“敬事而信”,这是很难的。“敬事”,对一件事认真做为“敬事”,一项职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现在就有许多地方许多人不敬其事的。至于“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争取下面的“信”,如何得到“信”,就要敬其事,说了的话一定要兑现。如好的将领,身先士卒就是敬事,那么谁也会受感动而信赖他。所以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节用指经济政策的措施,对经济要能够节省,是经济原则。节用是为什么呢?不是为我,而是为“爱人”。

第三点“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这个“时”很重要。在军事思想方面来讲,包括很大,所以孙子兵法讲时讲势,也有用势之道。对人在道德上要知道“时”,比如部下生重病,你不去慰问,反责备他不来上班,这就是不“爱人”,“使民不以时”了。所以“使民以时”是用人要在时间上恰到好处。这样部属都听你指挥,乃至全国老百姓自然跟你走。这是道德的修养,也就是学问。

这些话不但是孔子教育门人做学问的道理,同时也是孔子当时针对社会人情的弊病而指点的。我们只要研究春秋战国时代的史料,为什么那个时代是那么的紊乱,便可了然于心了!

TOP
3#

诚信做人,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我们立于天地之间。

      人与人交往的社会需要“信”这一准则来规范和约束我们的行为。做生意要诚信,做人也要讲诚信。我们大学生中很多人考试作弊,用虚假材料蒙混相关部门以获取自身利益,借贷不还等有失诚信的行为应当改正,严格恪守“信”这一准则。所谓人无信不立,如果一个人不注意诚信品格的培养,久而久之,他将不能取信于人,难于立足于人类社会。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