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开始编《礼记》是为改善社会风气,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不过随着儒学人士的继承和发展,礼被社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为什么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原因一、维持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极其森严的,君臣之间必须用礼仪制度来约束,国君、王侯、大臣、士大夫等官僚阶层,组成了封建社会不同的等级,等级不同,礼节也就不同。如果没有礼的约束,社会就没有遵循,国家就会混乱。
原因二、维持社会关系的需要。社会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师生之间,亲戚之间即朋友之间都要遵循礼制的相关规范。
原因三、个人立身修养的需要。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儒家认为君子应该“克己复礼”,“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孔子认为人应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正因如此,成就了我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3 18:41:5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