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复制链接]

1#

一点补充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其积累和继承的过程。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学习这些知识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对我们的国家繁荣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是有很大意义的。老师也说了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我认为是很客观实际的,并无夸大之词。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有其具体的实际意义的。我认为有以下两点:  


      其一,这是追本溯源额的需要。树有根,水有源。文化也是有其根源的。追本溯源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学习就难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就不能真正理解他的真实义。同过学习,我们能了解我们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理解其精髓。


       其二,学习传统文化史为了为人类进步和发服务的需要。我们说古为今用,就是要学习古代优秀文化,结合新时期新特点,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古为今用这一观点对我们保持中华优秀文化先进性和保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是其积极作用的。继承优秀文化的精华,抛弃不良文化的糟粕,为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处理好社会矛盾,建设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安定,家庭团结温馨,人人自由发展的和谐社会。


        所谓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都是要求我们学习好了为生活服务,只要能为人类进步和发展贡献的知识我们都要学习。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1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为孔子的学生,名参,少孔子四十六岁。由这一点我们看到,孔子回到鲁国讲学传道的时候,都是培养年轻的一代,同我们

的心情一样,怕自己死了以后,这个命脉,这个根本失传了。可见孔子是非常注意文化的传承的。

曾子在当时孔子的学生中比较鲁,鲁就是拙一点,其实并不是笨,只是人比较老实,不太说话,后来谪传孔门道统。他著《大学》,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也是跟他学的,不过现在一般人拿《大学》、《中庸》,是因为它代表了孔子思想。《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后来到唐宋的时候,才把它拉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所以把《大学》、《中庸》思想,就认为是孔子的思想,这是孔子思想的演变。孟子是子思的学生,孔子三传的弟子,这时已经到了战国时代。孟子的思想又与孔子的思想有些出入,孔子温文儒雅、修养极高;孟老夫子,有时好像卷起袖子伸出拳头,有点侠气,也有一谈就使气的味道,和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这也代表了时代和文化思想的演变。

曾子说,我这个人做学问很简单,每天只用三件事情考察自己。要注意的,他做的是什么学问?“为人谋而不忠乎”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忠实?什么是“忠”,古代与后世解释的“忠”稍有不同,古代所谓的“忠”是指对事对人无不尽心的态度——对任何一件事要尽心地做,这叫做“忠”。这个忠字在文字上看,是心在中间,有定见不转移。“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我答应的事如果忘了,就是不忠,对人也不好,误了人家的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是不是言而有信?讲了话都兑现?都做得到?第三点是老师教我如何去作人做事,我真正去实践了没有?曾子说,我只有这三点。我们表面上看这三句话,官样文章很简单,如果每一个人拿了这三点来做,我认为一辈子都没有做到,不过有时候振作一点而已。

曾子这几句话,为什么要摆在这里?严格地说,这些学问不是文学,要以作人做事体会出来,才知道它难,这就是学问。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