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忠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周公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病危时,周公曾向天祈祷,请求代替周武王去死。事后,史官将周公所写的祈祷书装进了金属匣子里。周武王去世,即委托周公辅助年幼的周成王总理朝政。周公在辅助周成王执政期间,制礼作乐,开疆拓土,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但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却对周公的行为产生怀疑,认为周公有篡夺王位的嫌疑,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盲目附和,一时间流言四起,年幼的周成王也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后来,有一次天降大雨,把王室装档案的金属匣子吹开,露出了以前周公所写的请求代替周武王去死的祈祷书,周成王这才相信周公是忠臣。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的侄子,在当时,他的家世显赫,叔伯、兄弟、子侄中被封为公、侯的有几十个,大多依仗权势,骄奢淫逸。王莽和他的那些亲属大不相同,能够刻苦自励,自己及家人生活十分朴素,却广泛交接贤良,扶危济贫。并且,王莽的官做得越大,行事越谨慎,对待自己的家人管教得也更严,对待有才有德的贤良之士也越谦恭。王莽这些道德行为为他博取了极大的名声。由于得到皇帝及士大夫们的赞赏,王莽的官阶越来越高,从大司马、安汉公一直做到“摄皇帝”,即代理皇帝,这应该说是一个臣子所能达到的空前绝后的礼遇了。但王莽还不满足,最终还是以自己的“新朝”来取代了汉王朝,做了真皇帝。这对于汉家的帝位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可是,当王莽谦恭下士的时候,谁会想到他后来的背逆行为呢?
  由周公、王莽的忠诚与奸诈可以看出,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特别是认识人类社会复杂的事物现象时,应该全面、长期地加以考察,而不能被一时一地的假象迷惑。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于认识的复杂性、长期性早有深刻体会,《吕氏春秋·季春纪·论人》中就提出了“八观六验”、“六戚四隐”等观察各类人物的方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