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视礼,规定“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不仅要求学生们知道礼乐条例,更要求学生们理解礼乐的实质。他认为礼乐的作用是调和社会各阶级的关系,。统治者以礼办事,才更容易管理他的人民。
礼起源于宗教仪式,用以表示对神灵和祖先的敬意。在宗教政治时代,作为祭祖的礼必然是很严肃的。“礼”就其实质而言,是指社会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关于礼的言论是相当多的。但是孔子所说的礼已经和上述的礼不同。孔子更强调的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意义。
由于孔子提倡,礼乐同仁义一样,成为儒家最为重视的基本观念。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就希望国家成为礼仪之邦,讲究精神的高尚、人格的完善、言行的文雅,并且做到待人彬彬有礼、相互谦让。
而现在的礼更多的是强调礼貌,同时也有行为规范的意思。即使是经过几千年的时间,中国人的理解还是没有变化,这说明礼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占有很大的地位的。 所以虽然有些人没有礼貌,但是在礼千年时间的培养中,很多人还是能够遵从礼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