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何谓忠?《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忠,敬也,尽心曰忠。"应该说,这便是忠的定义。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事才能表现出来。
  在孔孟那里,"忠"隶属于"仁",忠是诚实的表现,它所传示的精深内涵本身便是仁义。忠在众德中(克己、爱人、惠、恕、孝、信、讱、勇、俭、无怨、直、刚、恭、 敬、宽、庄、敏、慎、逊、让)的地位很高,忠做为众德之一,受着人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应当遵循之最高原则的"义"的节制,成其为美德。这不同于王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纲原是指提网的总绳,这里是一种比喻,意为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有较绝对的支配权力,而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则只有绝对服从的义务。忠,是一种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它是一种对事对人的应有品德和行为准则,因为它必然要通过人事才能表现出来。其对象较为广泛,对自己的份内之事,对亲、师、友、君所交待的事都要忠(尽心)。间接地,也便成了待亲、待师、待友、待君(但绝非汉以降特指的对上、待君)都应该忠(尽心),当然这忠并非无原则的忠。不是狭义上的三纲。《论语·学而》:"子曰:君子……主忠信。"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忠”是彼此真诚的表现,生活中以“忠”行事,对我们自身是大有裨益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3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