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九、行仁之方 [复制链接]

1#

“仁”这个字的象形是两个人,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个关系最基本的,最具代表性的因素是相互表示友好,以自觉促进相互合作。这也就是仁字的最原始的涵义。作为仁者,自己要立身同时又要使他人立身,自己要通达同时又要使他人通达。能从当下的生活中推己及人,这就可以称为践行仁的方法。由以上资料学习,可将“行仁之方”概括为“忠恕”,“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忠恕”,即是指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

“忠恕”,涉及到外与内、人与己、物与我的差异与沟通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到人与己的关系。以后其拓展到讲内外物我的一体关系。忠恕作为行仁之方,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达于物我平等实现的一种工夫。"仁"强调的是人与人的沟通,人与物的沟通。忠恕涉及到己与人、物两端。这两端要实现"通",才有"仁"。这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这表现于:

《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又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礼记·中庸》: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诚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5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荣”,诚信是人类社会得以维系与发展的基础,在当今世界社会失序、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的社会文化转型期,人类更加需要高扬起诚信的孔子中有许多旗帜。

我们从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信的语句,不论我们的职业是什么,不论是为人还是做事,我们均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发,明白许多道理。1说到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輓,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孔子在谈到为政的道理时,特别强调信的重要性,无信不足以为政。2、讲治国,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里孔子将信提升到了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视其为治国最重要的要务,民无信不立,失去老百姓的信任,则根本无法治国。3、谈做人,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矣,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里孔子论述了信对做人的重要性,仁人应具有的五种品德中就有信,信是得到别人任用的重要条件。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孔子在这里将信作为衡量君子言行的重要标准,言行一致是君子的重要品质。4、论做事,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这里孔子将信作为一个人立身行事的重要内容,一个人忠信笃敬即使到了他国,也行得通;言语欺诈虚伪,行为轻浮狂妄,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5、说交友,孔子主张交友和待友也要讲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上例也表明交友和待友中信用的重要性。

然而,不知何时开始,我们惊异于诚信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虚假现象:以言代法,以权谋私现象,经济上资金不到位,产品名实不符,广告言实失真,售后服务无法兑现,企业偷税漏税,期房变成欺房;文化上传媒失实,大吹大擂,作品抄袭跟风,医生道德低下,政府信用度下降……诚信何其重要,而现代的人们却忽视它,最终必骗人伤己。或许这时候我们该好好反省了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