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实指个人生活中的朴素精神与节俭精神,还指公众生活中的廉洁精神。《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就如人总是喜欢干净而不喜欢肮脏一样,廉洁是人思想品质层面的“干净”,它本身就是人类追求的一种价值。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
每个人的欲望不必完全断除,也不会完全根除,但我们需要合理节制。纵欲主义、享乐主义、高消费行为均是不可取的,要摈弃。但我们又如何才能做到“廉”,我想可以从一些古人身上得到启发:要做到“廉”,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做到清净俭朴,在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就曾告诫他的儿子:君子应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他的意思是说保持平静的状态才可以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修养,通过俭朴的生活才可以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得到培养,只有淡泊的心境才能彰显自己的崇高志向,只有宁静的心灵才可能达到高远之处。曾国藩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谈到“清俭明慎恕静”六字原则,作为对其弟生活和为人上的要求。他对“清”的解释是:我们应该在自己的身上保持一股清气,它能让子弟感受到慈和,让乡亲感受到恩德。他对“俭”字的解释是:欲望多的人不能俭朴,好动的人不俭朴。这里的“清”字指的便是清静明敏的心态,这里的“俭”字指的是俭省朴素的生活,曾国藩在此的解释相当详细切实。而毫无疑问的是,他要求自己的弟弟过清俭廉洁的生活。有趣的是,曾国藩对于其弟饮酒的要求同诸葛亮对其子的要求比较接近,都是要有节制,符合礼仪,有益身体,表达情感,不要到了迷乱的程度。这反映出二者对于廉洁品质的共同追求。以上两位名臣都对清净俭朴生活状况予以肯定和赞赏,对于如何过这样的生活予以设计和规定,可以看出,他们都将这种生活视作取得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视作形成廉洁品质的重要方面。另外,要做到廉洁就必须控制自己的欲望去除贪念。孔子便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里,孔子明确承认人有追求富贵、避免贫贱的欲望,但要以道义来制约人的这种欲望。
知足常乐,做个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