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良知,“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是良知”,朱熹《续近思录》卷五)这样解释。良知,有个更通俗的称呼就是良心吧,用来判断行为是否适合的最低道德标准。



在先贤的眼中,为人有良知,是理所应当的事吧,时至今日,却是奢侈了,不得感叹世风日下呀!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个没有良知的群体会构成什么样的社会。对于一些恶性暴力事件,为一点蝇头小利,不惜伤人性命,我想说,那时良知去哪儿了?诚信本是立身之本,于商人尤甚,但是发生的“毒奶粉事件”,震惊国人的“三氯氰胺事件”,在此,已不想讲什么诚信,什么违法犯罪,只想说哪怕制造商有一丝良知,也不会做出如此勾当,那是婴儿呀,泯灭天良!



殊不知环境对人后天的塑造作用,这样的社会,让国人情何以堪?这样的环境,如何教化后生?“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是呀,如果得到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成长;如果失去了滋养,没有一样东西不消亡。其实大家不必针尖对麦芒,事实算计,社会也可以不用这么功利,物质的极大满足并不等同于精神的满足,任何事需要有个限度,这样才能有个喘息的空间,要不得心力交瘁。就像歌词所传唱的那样,“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做人得有起码的良知,为别人,为社会,更为自己,否则凡事不择手段,就真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人与兽又有何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5-29 20:09:30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