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是学习关于“仁”坛的第三篇文章啦,忽然联想到了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大型史诗电视剧《新三国演义》。以前无论是看老版的《三国演义》还是看小说,最令我佩服的人当属曹操。真内天下第一奇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现在看了新版,我对另外一个人也刮目相看,那就是刘备。以前都不怎么喜欢刘备,觉得这人心机太深,太做作,太装,一个大男人动不动就喜欢哭鼻子……但是,仔细想来他和曹操有一个共同的优点促使他们最后都实现了各自的理想,那就是遍施仁义于天下,以获得民心所向。曹操宁可祭奠典韦也不祭奠自己的长子是大仁大义的体现,不杀私通袁绍的下属也是仁义的体现,自己践踏了庄家要自裁的行为更是仁义的体现……正是这一连串的举动,使其一统北方天下。刘备把 仁义运用的更加恰到好处,无论是假仁假义还是真的大仁大义,总之他三让徐州,屡让荆州,带领百姓出逃以及怒摔阿斗的举动都为自己赢得了好评,何况他还时时将“仁义”两字挂于嘴边,最终终于白手起家,在三足鼎立中分得了一杯羹……这两位枭雄都获得了成功。再看看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跟我们的历届国家领导人施行仁义的决策很有关系, 正是这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却能够将十几亿的中国人牢牢圈住。所以,仁义乃立国之本。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