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同样,简化后的“礼”则完全“无礼”,完全丧失了“禮”所代表的基本含义。繁体的“禮”,从示,发“豊”声(发音同礼声)。“示”的意思,就是把东西展示给别人看。“豊”字从豆象形,古代祭祀用的器物,用于事神就叫礼。所以,“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简化的“礼”字,巧妙地讽刺了我们今天的现状,就是很多人“无礼”。
所谓礼就是礼仪。这也是儒家文化的最主要的内涵,礼就是要维护一个秩序,确定人们在社会上的身份地位,否则就是犯上作乱.后来发展的封建礼教: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都为为了维护一个"礼"。礼仪最早由周公所创立,被孔子所极力推崇,并且在其学子学孙中得到发扬广大.想当年孔子在小的时候就喜欢摆放一些盆盆罐罐,去做祭祀的礼仪活动,看来圣人是天生的。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