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不是底事,心却不安。此且良知。——朱熹 通常我们说某个人心地善良、有良心、有仁义之心,说的就是这个人有良知。日常生活中,有一颗诚恳的孝敬父母的心,尊敬师长的心,爱护幼小的心……这就是良知。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仁也; 羞恶之心, 义也; 恭敬之心, 礼也; 是非之心, 智也。仁、义、礼、智,并不是由外界赋予我们的,而是我们本来就有的,只是没有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来。
人之所以丧失良心,不是因为它本身恶劣,是由于后天积累的恶果。现如今,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与日俱增,这是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受教育导致的。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就必须培育良知,除掉恶念,留存善念。
每个人都有良知,良知已经植根于每个人心中,它贯穿于人的一生,自然 尤其不可磨灭的作用。良知作为每个人的行为准则,他教会我们怎么样处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