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认为人先天就具有同情心,他假设说:譬如现在有人突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任何人都会有惊骇同情的心情。这种心情的产生,不是为着和这个小孩的父母攀交情,不是为着在乡邻朋友间博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小孩的哭声才这样的。因此,他认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由见人危难油然而生的同情心推论出人先天具有“四心”,把道德提升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端就是端萌,孟子认为人就像拥有四肢那样拥有天赋的道德萌芽。沿着“四端”发展下去,就能与仁义礼智连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