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封建政治哲学的最重要的概念——仁政,是由孟子首先提出来的。孔子没有提出“仁政”的概念,而孟子多次使用仁政一词。按照思想自身发展的逻辑,从纵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横的方面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从他的人性理论发展而来,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实行于政治方面,就是不忍人之政,亦即仁政,有时也称“王道”、“王政”等等。由于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不同,社会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孟子的仁政思想比孔子的德政有更多具体的内容。孟子具有古代民本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他把土地问题看 作是仁政的首要问题,“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就是地块之间的边界,即指土地。孟子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的一个方式,是幻想着把古代的井田制稍加以“润泽”,便可以在当时实行。我认为,孟子恢复井田制的主张固然过于理想化,不合时宜,但孟子建议的实质是要求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由封建国家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历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