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学习之道 [复制链接]

1#

“智”包括重视教育的精神、重视文化的精神、科学精神、求实精神、批判精神、反思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科学精神”,改革开放时代倡导“事实求是”、解放思想、就是要回到“智”正道上来。要坚持“仁智统一”,否则“智”便会流于狡诈。倡导“智”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重视文化,崇尚科学、尊师重道、求真务实的民族品格。

  在书中“智”包含了几个内容:一、求实精神 二、实践精神 三、批判精神 四、创新精神 五、坚持真理 六、学习目的 七、智的价值八、仁智统一 九、知行合一 十、学习之道 而学习的目的,又可以包含1、增长知识 2、养成品性 3、遵行正道 4、培养能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知道道理,悟出其中的道理以及流传下来的经验。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积蓄了千万钱财,不如自己掌握小小的技艺。积累钱财,钱总有用完的一天,而如有一技之长,则可以在这个社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口饭吃。所以要学习别人的方法,而不是只顾着别人的结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年轻时不努力,衰老时枉自伤悲。年轻的时候刻苦努力,荒废了学业,到了老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只有空悔恨,这句话将作为鞭策我的座右铭。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这个“仁”字,谁就理解了真正的孔子哲学思想体系和真正的中国文化。“仁”由“人”和“二”构成,有人因此将它理解为由二人所构成的一种类似亚瑟和夏娃的亲密关系,即爱或爱情。这种理解不仅富有诗意,而且与现代词语“仁爱”的意思非常吻合。不过,如果我们就因此心满意足,以为自己已经穷尽了“仁”的一切含意,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

应该理解,正像我们可以将现代词语“道德”、“道义”、“道理”、“道路”视为对于古代词语“道”的直接解释一样,我们不仅可以将“仁爱”视为对于“仁”的直接解释,而且也可以将“果仁”(桃仁、杏仁、花生仁)视为对于“仁”的直接解释
  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观念,而且在《论语》的记载里讲“仁”的次数最多(据统计在150余次),因而后来的研究者都不否认他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孔子讲“仁”,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如“樊迟问任。子曰:‘爱人。’”即讲究“仁”德的人,是“爱人”的。所谓“立人”,则应以“立德”为先,这 个“德”就是指的“仁”德,即有“爱人”的德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里所表述意思是:只有具有“仁”德的人才能够喜欢某个别人,而又能够厌恶某个别人。这个思想似乎有些矛盾,难以理解。但接下来,“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强调立志要实行仁德,那总是没有什么坏处的。孔子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这段话语很值得思考:我未能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未曾见到过厌恶不行“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无法用什么来崇尚他;而厌恶不行“仁”德的人,他之所以行“仁”德,只是不能让不“仁”德的东西添加在自己身上。又有哪个人在一日之内使用他的力量在施行“仁”德上呢?我没有见过他的力量不够的。大概这样(“一日用其力于仁”)的人还是有的,只是我不曾见到过罢了。应该说,孔子提出“仁”的思想主张,是以行“爱人”的“仁”德为号召的,是一种“做人”的崇高的思想观念。并且,对 照《论语》的原文意思,连周游列国的孔夫子对这样实行“仁”德的人,还未曾被发现过,那就是说作为“仁”的思想观念那样地“做人”该有多么高尚。

TOP
3#

“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关于“仁”,最早出自《尚书》。《尚书》中说:“克宽克仁,彰信兆民”,意思是说当年商汤用宽恕仁爱之德,明信于天下的百姓。“仁”最早的涵义是“亲人”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说:“亲,仁也”,又说:“仁,亲也”。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氏族亲人之间要“亲爱”,这种“仁爱”之情,仅仅局限于家族亲属之间。随着历史演变,“仁”的涵义得到了进一步扩展,由“亲人”发展到了“爱人”。老子说:“与,善仁”。意思是与人交往要友爱、真诚、无私。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里“仁”已成为人生道德的最高境界,为了维护“仁”,可以“杀身”,即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这一道德理念。由此可见,在“仁”的情感范围由家族扩展到社会的同时,“仁”的道德内涵和道德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第一要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