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 礼: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对于外在规范,孔子谈到了礼、乐、政、刑,四者之功用,如《礼记》所云:“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乐记)。不过,四者虽然各有各的功用,但就治国为邦而言,应以礼乐为先,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子路)。因此,礼乐不但优先于刑罚适用,且礼乐的兴盛是刑罚得到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


   孔子时代,“礼废乐坏,大小相逾”,“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因此,孔子谈礼,重点在“复礼”上,虽一生颠沛流离,但复礼之志,至死不渝,可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孔子所要复的礼,是世代因袭下来,并在周初得以完备的周礼,孔子曾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孔子认为,如果君臣上下,一本乎礼,则社会可以恢复有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