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有一次坐长途车回家,在发车之前,有一个年轻男孩上了车,我当时正在低头听歌没注意,直到我感觉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是那个男孩。他先是把一条坠着小核桃的红绳系在我的腕上,然后给我看了一本小本子,上面歪歪扭扭的写了一些人名,后面紧跟着十块、二十块不等的数额,并且给我看了一本残疾证。我明白他是想让我买他的“手链”,十块一条。说实话这么一条做工低劣的绳子,十块钱,不得不让人有一种“坑”的感觉,当时车上没有人买,我是最后一个被问的,可能是最后的希望吧,他一直把那条红绳推向我,不让我拿下来,我当时想到:他可能真的是残疾人。就买了下来。车开动后,坐在我旁边的人告诉我说这都是骗人的,他们在各个地方利用这种手段骗钱。那条红绳我至今还留着,有时候看着它,我会想很多事情,比如,下一次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我还会再买吗?我是一个普通人,讨厌被人骗的感觉,但是我更害怕面对的是出现因噎废食的局面。如果因为一次的受骗而拒绝伸出援助之手,那么类似“小悦悦”的事件就会越来越多,成为社会的毒瘤。我们看到弱势群体时,总是难免产生恻隐之心,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同情别人的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仁”。孔子说过:“人们对于仁的需要超过了对于水与火的的需要。有溺水蹈火而死的人,却没有为行仁而死的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彼此的帮助,只有每个人都心怀仁德,不吝帮助,社会乃至国家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