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礼的精神 [复制链接]

1#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传习录》
  平常修身养性的功夫,如果觉得烦扰,不妨就静坐,如果觉得精神疲懒,不想看书,则偏要去看书,这也是对症下药。
  这是王阳明在回答学生陆澄问立志之道时所说的话。
  他认为,立志的要点,在于做到能自我控制,有一种自律的精神。
  要提升自控能力,关键在于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以此来磨砺、调控自己的心性,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经常强迫自己进入状态。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久而久之,这种自律行为就变成习惯,主宰着你的行为。
  也许有人不赞同做事要强迫自己的说法和做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持这种观点,就是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学习、读书、写作、做事,说这样才符合心理学及大脑思维的规律,因为据研究,人类的大脑只有在愉悦、快乐的状态下才能最好地发挥作用。
基于这种观点,更有人批判“头悬梁,锥刺股”式的苦读精神,认为如果困了就应该去睡上一觉,然后再悠闲自在地读上几页,这样才能更好地欣赏书中的内容。
  这种观点乍一看,似乎也有道理,尤其有所谓心理学理论的支持。然而,这样的看法是比较片面的,只从纯粹的思维科学一方面来考虑问题,而不考虑人性的弱点及人的潜力、意志方面的因素。
  其实人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动物,强大的惰性与巨大的潜力在体内共存,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人们就会显得十分懒散,做事拖拖拉拉,得过且过,十足一个平庸之辈。
  而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和强迫之后,不断朝向一个目标努力,人的潜力才会被激发出来,显现出不同于常人的地方。可以说,世上的许多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许多人必须强迫自己,才能将自身潜在的才华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1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