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以礼”“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孔子看来,“礼”不仅是个人行为的准则,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方式。孔子认为,不知“礼”是有危害的,“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民不偷。”因此他自己从年轻时就学“礼”,培养学生时,又以“礼”来塑造学生,强调“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站得住,就必须懂“礼”,用“礼”来自我塑造。为此,孔子还提出了“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道德德育的内容有其时代的烙印,但其中一些理念仍能对素质教育进行道德教育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我们应本着“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吸取有用的经验,以丰富素质教育中道德素质培养方面的内容。[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4-21 19:43:5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