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祖先”是“孝”道的形式之一,2008年国务院修改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示对此习俗和孝道的重视。于是,清明节全体公民放假正式开始。
然而,面对先祖,我们该如何祭祀,以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并拥有一个平安、文明而又有收获的假期?《衡阳晚报》中,肖湘东的《面对先祖,该如何祭祀》一文指出:
一是要平安祭祀。中国的祭祀大多离不开纸钱蜡烛、烟花香火,这几者都是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清明时节祭扫所在的郊外和山地等枯枝败叶多,特别是去年冰灾期间,大量树枝脱落,落叶积压,若发生火灾,后果更是不堪设想。面对高危的火灾险情,清明祭祀,我们第一要确保平安。要尽量避免携带传统的易燃物品进山,即使携带了一些,也要多加小心。要确保所焚烧祭品的余火已完全熄灭后才离开,同时不妨携带铁锹、水桶等灭火物品,以扑灭因疏忽而造成的突发着火。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时应观察地形,远离树林、草地和草垛。
二是要文明祭祀。目前,中央文明委和许多地方政府均发出了清明时节要文明祭祀的倡导,那么如何做到文明祭祀呢?我们不妨在祭祀的内容、形式和途径上作些调整:多运用环保的祭品,多用鲜花、贺卡、祭文等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更换祭祀的形式,运用现代科技,采取家庭追思会、网上祭奠、音乐祭奠等来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更换尊敬的对象,由重点祭祀死去的往者改为孝敬现在的存者,让他们过得舒心惬意!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达到了缅怀亲人、尊敬亲人的目的。
三是要“广博”祭祀。古人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天我们要倡导“祭吾老以及人之老”。清明节主要是祭祀往者,表达怀念之意。自3月20日起,湖南省已免费开放了14个博物馆、纪念馆,其中13个博物馆、纪念馆为革命旧址或伟人的纪念馆。对此,我们不妨利用清明假期,带着小孩到其中去纪念参观,对先人伟人进行凭吊,表达对他们的纪念之情,此举一方面可以使小孩学习革命知识,了解伟人革命、工作生涯,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让小孩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游览过程中,使小孩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健全其体格,陶冶其情操,培强其长大后建设好祖国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