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智: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智”是儒家传统美德之一,《论语》中含“知”的数量达93处之多(其中,通“智”者23处,主要作形容词或名词)。就其重要性而言,孔子之“智”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是道德之智、人伦之智、礼乐之智的融汇,强调“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或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甚至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礼记•中庸》)之说。
        就其方法论而言,首先是仁爱,正所谓“知者利仁”“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其次是诚信,正所谓“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并能自觉抵制失信之不智言行,例如“恶徼以为知者”(刘宝楠《论语正义》解“徼”为“抄人之意以为己有”,或“于事急迫,自炫其能以为知也”)也;然后是知人,例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论语•颜渊》),正所谓知人论事者也。当然,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适得其反,正所谓“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论语•阳货》)也。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不会不懂装懂、好为人师,否则,智就可能变为奸诈、巧佞、苛刻、阴险,把人的行为导向歧途。
        就其现代启示而言,首先要辨是非、明善恶,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在平时实践中,以德润身,积德成善;另一方面要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待事物,不因私情、偏好而有所隐瞒,即看到讨厌的事物要多想其有用的一面,看到喜欢的事物也要警惕其弊端,从而通达事理,洞悉本质,分清主次和先后,以免愚昧和昏庸。
        其次要知己知彼,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秉性、爱好、需求,并能通过与他者的互动关系来客观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另一方面要推己及人,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诚如古人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道德经》),甚至“不患人之不我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为学》)。
        再次是兼容并包,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当今社会,各种价值观多元并存,各种利益关系也相互纠葛之时,尤其需要“智者”品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如古人所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
        总之,“智”的对象可以是自己、他人,也可以是事物,涉及的领域可以是修身、交友,也可以是治国,甚至其最高境界是大智若愚——与其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不如抱元守一、难得糊涂。其中的智慧说不尽、道不完,有待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9:59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