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 礼: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礼”是秩序之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荀子•修身》)。尤其是“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礼记•仲尼燕居》),又“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荀子•王霸》)。
        礼因何而起?《荀子•礼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因调节“资源有限而人欲无穷”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而生,并发挥着教化作用,在礼崩乐坏的时代,尤其具有启发意义。
         礼的内容如何?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仁”为中心,以政治等级制度和家庭人伦秩序为两个基本点。如果说“仁”是其内在根本,那么“礼”就是其外在表现。不论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还是“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实践起来,都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那套外在之“礼”来实现。
        古人是如何践行“礼”的呢?“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并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以孔子为例,“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论语•乡党》),而且“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论语•乡党》),最终使“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荀子•大略》)。
        对于“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径,孔子则斥之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以期“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史记•礼书》)。
        今人该如何继承与发扬呢?第一,明白“礼”具有相对稳定性。“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友弟恭”(《孟子• 滕文公》)等伦理自古以来就一脉相承,是精华而不是糟粕,不但不会过时,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社会转型期,商场如战场,为经济利益而冷血无情的例子不乏其数,试问孤家寡人、尔虞我诈的人生,与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的人生相比,哪一种更幸福呢?中华是礼仪之邦,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第二,明白“礼”具有时代性,不同阶段的形式不同,《论语•为政》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也,虽百世可知也。”《礼记•礼器》亦曰:“礼,时为大。”故讲“礼”不是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如今宣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是古人所未有的提法,但其实质相通也,故不必拘泥于繁文缛节,而应把握其深刻内涵,一方面“知其然”和“所以然”,另一方面“言必信”,“行必果”。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2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先秦就有关于“礼”的文献记载,例如“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荀子•议兵》),“国无礼不正”(《荀子•王霸》),“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等。
        其实,“礼”不仅在国家治理方面价值尤大,而且在个人生活方面也影响深远,甚至因为讲“礼”,还形成了见面带“礼品”的风俗,以示礼尚往来。然而当今社会,“送礼”已是门学问,甚至让研究生都头疼。2012年10月4日新华网转载《楚天金报》的报道《国庆扎堆结婚 研究生参加6场喜宴送出2000元红包》,2014年10月8日,安丰网又将之旧事重提,全文转载。由此可见, 研究生到底该不该送礼,送多少合适,达到什么效果值得人们探讨。
        第一,研究生不能免俗,该送的还是要送。从历史渊源上说,送礼大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先民们出于敬畏和虔诚,把最好的事物奉献给神灵以求庇佑。后来,送礼的目标由神转向人,《论语》中就有阳货给孔子送烤乳猪的记载。所以,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传统上很注重礼尚往来,正所谓“留得人情千日在,人生何处不相逢”。
        从现实情况上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在红尘之中,总得食人间烟火,总有求人办事的时候,内心的超凡脱俗、孤芳自赏,并不等同于现实中的离群索居,自绝于人民。正所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入乡就得随俗。所以,“送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也不例外。当然,礼品本身没有意义,只是为表达情感和特定关系而存在,但是得体的送礼却能达到增进友谊、互相关怀、生活愉快、事业顺利的目的。
        第二,研究生凑份子,钱不在多,心诚则灵。现在人婚礼凑份子,一般都直接给钱,一是省事,二是耐用。其实,都是扯来扯去,欠人情,把自己的钱无息存在别人家里,只求若干年后如数归还。但是全职研究生没有收入来源,不能硬充“土豪”一掷千金,其“份子钱”也不一定非得是真金白银,一份用心挑选或自制的礼物(一对双喜水杯等)同样能表达诚挚的祝福,正所谓“礼轻情义重”啊。只是,怕有寒碜、小气等闲言碎语罢了,而且若是记账,遗漏了一个就是“非礼”了。
        有人认为礼品的多寡、贵贱是衡量感情深浅的标准:礼物价格越高才越有意义,越能表达送礼者的深情厚谊或感恩戴德之心。因而有条件要送,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送。其不良后果有二:一方面与送礼的真谛相悖。价格高昂的礼物,不见得能表达送礼者的真情,而且动不动就送高档礼物,也只会使收礼者感受到“受贿”的尴尬。另一方面会透支自己的经济能力。一顿饭600元钱,贵得能顶上一个普通研究生一个月的伙食费了。为了一个红包就让自己陷入经济危机,日后只能靠兼职赚回来或省吃俭用过日子了。为显示豪气、仗义,没有厚薄、亲疏之分,“打肿脸来充胖子”得不偿失啊。
        其实,如果大家都按规矩来做,没人喜欢送这种礼,也没必要送这种礼,但是因为规矩不完善,当没有规矩时,送礼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当规矩可改时,送礼可以让规矩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改变,故而该价值观仍有市场,中央一直在严打,却杀之不绝。所以,矫枉过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总之,讲礼是一种美德,送礼是一门艺术,其中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过犹不及,研究生更应看清其中的门道。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很有奥妙,绝不能瞎送、胡送、滥送。礼品是人品的延续,情谊是礼物的核心,我们应做聪明人,用最少的代价,送出最有意义的礼物,组织好最大的人脉网。而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空悲切!
TOP
3#

        “礼”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语》中共出现了75次之多。它是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社会的基本伦理、组织结构和行为准则,其内容有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等;其来源大概是原始祭祀所用之玉器或礼器,其古字就具有奉玉于器之意,又如《周礼•大宗伯》所言“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注曰“礼神者比象其类,璧圆象天,琮八方象地”,是其证也;其发展具有循序渐进性,诚如孔子所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但其成熟阶段大概还得到周公制礼作乐之时,即对原始礼仪进行了大规模整理、改造,此后便有“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记•礼运》)之说等。
        其重要性见于“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左传•定公十五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曲礼上》),“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等中。
        其方法论上,概括点说就是“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 学而》),具体点说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滕文公上》)等,正所谓“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中庸》)、“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左传•宣公十二年》);至于其效果上,则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离娄上》)等说法,当然,若“不以礼节之”,则“亦不可行也”(《论语• 学而》)。
        其现代启示如下: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否则,就会“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另一方面是礼法并举,不仅“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为政》),正所谓“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行也”(《荀子•劝学》),“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总之,礼是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共同准则,有利于人际社会的安定和谐,正所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社会物质生活方面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人们道德水平方面却呈下滑趋势,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加强公德教育、增强公德意识、提高公德水平,已经刻不容缓。于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呼之欲出,并总结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大力提倡礼貌,并推崇礼让。由此可见,“礼”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早已古为今用,彰显出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