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 仁: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人们往往误解成“天老爷,你真不仁,竟然如此糟践百姓”!但真正的意思是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正因为天地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有真正的平等、公正,才有真正的大仁,例如台风来袭,一视同仁,既刮了富人区,也刮了贫民窟,还刮了蚂蚁穴,绝不可能厚此薄彼。
        如果说以上是天地之“仁”,那么万物灵长之“仁”又如何呢?
        从大的方面说,仁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甚至“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正是无数这样的仁人志士,共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从小的方面来说,仁者,爱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也。仁者,爱物,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末清初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也。仁者,惜时,正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也。有此三者,“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亦是民心之所向,众望之所归,假以天时、地利,终成王道之资也,故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子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更是“人和”之所在,“仁者”之典型。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2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