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爱人,因为“仁”,所以才有恻隐之心;因为不“仁”,故而就有麻木之举。鲁迅先生曾批判过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砍头,表情都是麻木不仁的,故而弃医从文以拯救国民的灵魂。时过境迁,改造国民性的使命却尚未完成,中国境内麻木不仁之举仍然存在。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对见死不救的麻木行为进行了谴责、质问和反思。与“仁爱”相对的“冷漠”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话题,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
此种“不仁”缘何而起?答曰因为诚信危机——害怕出手后被讹。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因不“信”而无“仁”。
由此可见,义理之间环环相扣,稍有差池,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恶性循环。“仁”之教育,需要全面开展,不可有所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