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仁者爱人,就是要爱父母、爱兄弟、爱妻子等,然后由血亲宗族推己及人,上至君王,下至邻里,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最后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挟泰山以超北海”是真的不能,但不“为长者折肢”则是不愿做也,无仁爱之心者,君子耻之。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者爱人,因为“仁”,所以才有恻隐之心;因为不“仁”,故而就有麻木之举。鲁迅先生曾批判过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中国人看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砍头,表情都是麻木不仁的,故而弃医从文以拯救国民的灵魂。时过境迁,改造国民性的使命却尚未完成,中国境内麻木不仁之举仍然存在。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对见死不救的麻木行为进行了谴责、质问和反思。与“仁爱”相对的“冷漠”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话题,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
        此种“不仁”缘何而起?答曰因为诚信危机——害怕出手后被讹。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因不“信”而无“仁”。
        由此可见,义理之间环环相扣,稍有差池,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恶性循环。“仁”之教育,需要全面开展,不可有所偏废。
TOP
3#

        “仁”作为孔子核心思想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儒家探讨的重点,杨伯峻《论语泽注》就曾统计出《论语》中“仁”的范畴达105处之多,其定义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系辞上》)之说,各家争鸣,众说纷纭;其重要性有“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伊川易传•复传》)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等说法;其内容有“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等说法;其外在关系有“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等说法。
        至于其践行,一方面“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思想上要有“爱人”(《论语•颜渊》)之心,态度上要有“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论语•述而》)之准备,正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君子以仁存心”,“ 所以异于人”(《孟子•离娄下》)也,舍此真心而言“仁”,则非被强迫即是特虚伪;另一方面要“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只有躬身实践才能免于空谈,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等,“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如今,“仁”的现实启示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爱自己。一方面自尊而不自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保持心理健康;另一方面自爱而不自伤,正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开宗明义》),君子应按时作息,勤加锻炼,讲究卫生,并自觉抵制诱惑,远离危害,即“不立于危墙之下”(《孟子•尽心》)。
        其次是爱他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并推己及人,逐渐向血亲、朋友,乃至陌生人扩展。具体说来,一方面兼容并包,即以宽容之心待人,虚心采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并且原谅别人的无心之失,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另一方面将心比心,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甚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当然,不论是古道热肠,还是见义勇为,都是关爱他人的表现,其结果是“与人方面,与己方便”。与此相反的是“吃子孙饭,断子孙粮”“袖手旁观,麻木不仁”等短视行为,最终是误人误己。
        再次是爱万物。天地孕育了自然万物,人们应以感恩之心珍惜现有的一切,即按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并拒绝浪费和破坏。孔子是“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的典范,例如“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李敖语妙天下》说:“常人以为这说的是孔子不惜马而只惜人,但如懂得句中的‘不’字应解作‘后’字时,则知仁民而爱物的孔子是惜人也惜马的,只是有先后而已。《礼记•中庸》‘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凋’即是‘不凋’,因为岁寒之后,所得见的松柏是不凋的。史称‘禹会诸侯于涂山,防风氏后至而杀之’,揆情度理,禹绝不致因防风氏迟到而杀他,只是在他拒不到会时才有杀他的可能。故句中的‘后至’即‘不至’。”如今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更应在平时从小处起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否则必将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也。
        总之,中华自古多仁人志士心怀天下苍生,他们不断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却九死而无悔,最终致力于团结一切力量,形成了“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之势。其实,儒家兼济天下、有所作为的慷慨悲歌,与佛家切忌杀生、众生平等的慈悲心肠和普渡情怀有异曲同工之妙——均含入世之仁。当然,这与道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的出世之仁有所不同。我们应当从现在起,从我做起,不断行仁,并自觉与不仁之言行斗智斗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