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行“仁”的方法之一就是“求诸已”,具体做法,就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论语•颜渊》)等。换句话来说,就是与人相处时,不断反省自己是否达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的标准,从而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不把一己之私强加于人;当别人尚未“己知”时,不断反省自己是否达到了“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论语•卫灵公》)的标准,从而“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颜渊》),“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当自己被误解时,不断反省自己是否达到了“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的标准,从而既“不怨天”,也“不尤人”(《论语•宪问》)。
当然,除了内在的自觉反省,还可用周围的人来督促,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由此,内外合一,达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的境界。孔子的学生曾子继承并发扬了这点,"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最后也成“仁”者模范,位列七十二贤。可见此法之切实可行也。
其实,不光是个人需要反省,一个组织,一个团体,乃至一个政党也都需要反省。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经过不断反省,纠正了党内各种“左倾”和“右倾”错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我党经过全面反思,纠正了“反右”和“文革”等错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之,古往今来,成功总是伴随着反省而诞生,仁人志士当以此为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