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1#

        义理是指普遍皆宜的道理或讲求经义、探求名理的学问。自古就有对“义理”的阐述,试举例如下。
        先秦两汉时期,《韩非子•难言》曰:“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曰:“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汉书•刘歆传》曰:“及歆治《左氏》……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序》曰:“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魏书•崔浩传》曰:“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东晋葛洪《抱朴子•钧世》曰:“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北宋时期,欧阳修《归田录》曰:“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曰:“有急求义理复不得,於闲暇有时得。”《二程遗书》曰:“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苏轼《与章子厚书》曰:“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明清时期,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六回曰:“赵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清姚鼎《复秦小岘书》曰:“天下学向之事,有义理、文章、考据之分。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浙东学术》曰:“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清刘开《问说》曰:“以义理咨访。”
        虽然历代都有关于“义理”的记录,但是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甚至同朝代的也各执一词。如今的义理之学,既来源于传统,又在传统基础上增加了统一的定义和全新的划分,最终让中文、中华历史、义理学成为了国学的核心学科。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十大义理,各有所侧重,具体说来,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忠恕之道;有“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之道;有“十五有志于学”,“自强不息”的修身之道,还有“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发展之道等等。
        这些至今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唯有日日诵读,人生才能得到启迪,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才能逐渐养成,生命才能活出深度和高度,这也正是厚德载物的大基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