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义理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现代人传统义理的根基严重缺失:《诗经》《大学》《论语》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的“私塾”启蒙教材也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对中华义理一问而三不知是时代的悲哀,然而,无知也就罢了,无知却对其缺乏必要的尊重,则是更可怕的结果——数典忘祖。
究其原因,一是外来文化对传统义理进行了围剿,二是近些年来知识爆炸对传统义理进行了冲击。自从西学东渐让小学读经被废,十年“文革”又让传统文化遭劫后,现代人孩提时就开始学习外文,大学时才有机会正式接触到经典及其义理,比古时童蒙读经晚了近20年。加之,信息量一大,晦涩难懂的义理就自然被年轻人敬而远之了,固守传统的“老夫子”们如今已不多见,甚至香港资深媒体人魏海军说大陆传统文化的根断了。
其结果如何?没有传统义理的支撑,语言极易失去庄重和典雅,显得苍白而无力,甚至陷入虚拟世界中而不能自拔。汪涌豪教授在上海中国电信学院的讲演中说:“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当然,我们不是在贬低俗文化,而是提醒人们不要抛弃经典和义理,那才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传统文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