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中华经典教育的现代价值 [复制链接]

1#

        中华经典源远流长,无论是秦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的理学、明朝的心学,还是清朝的朴学,“义理”之学自古至今都贯穿始终,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濂毅和”,至今都有极大的价值。
        “义理”之功大矣哉!义理兴则国泰;义理废则民乱,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持义理者,众望所归;无义理者,众叛亲离,故有“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之论。上至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下至黎民百姓,贩夫走卒,靡不合焉。
        若“视之如草芥”(《孟子•离娄下》),“弃之如敝履”(《孟子•尽心上》),如何“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遑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悲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已成“阳春白雪”而“曲高和寡”(《楚辞•宋玉答楚王问》)了。
        然而,“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虽然“路漫漫其修远”,但只要“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终有“昭昭之明”、“赫赫之功”(《荀子•劝学》)。故其现代价值亦大矣!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1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中华义理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现代人传统义理的根基严重缺失:《诗经》《大学》《论语》等曾在中国盛行2000多年的经典读物淡出了各类课堂,“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传统的“私塾”启蒙教材也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对中华义理一问而三不知是时代的悲哀,然而,无知也就罢了,无知却对其缺乏必要的尊重,则是更可怕的结果——数典忘祖。
        究其原因,一是外来文化对传统义理进行了围剿,二是近些年来知识爆炸对传统义理进行了冲击。自从西学东渐让小学读经被废,十年“文革”又让传统文化遭劫后,现代人孩提时就开始学习外文,大学时才有机会正式接触到经典及其义理,比古时童蒙读经晚了近20年。加之,信息量一大,晦涩难懂的义理就自然被年轻人敬而远之了,固守传统的“老夫子”们如今已不多见,甚至香港资深媒体人魏海军说大陆传统文化的根断了。
        其结果如何?没有传统义理的支撑,语言极易失去庄重和典雅,显得苍白而无力,甚至陷入虚拟世界中而不能自拔。汪涌豪教授在上海中国电信学院的讲演中说:“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去年图书零售市场的报告,虚构类书籍销售的前五名全为郭敬明与韩寒包揽,许多大学图书馆的名著出借率被排在百位之外。”当然,我们不是在贬低俗文化,而是提醒人们不要抛弃经典和义理,那才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传统文化的根基。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