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

        “和”源于“保合太和”(《周易•乾•彖》),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对当今的“和谐”社会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为贵”(《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等思想,早已贯穿了古今中外;君臣以和敬,夫妻以和爱,父子兄弟以和亲,乡里族际以和顺(见《礼记•乐记》)等关系,一直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和呢?因为“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苟子•乐礼》),正所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就因为只有人和才能以和的凝聚力利用天时地利,并战胜天地,为民造福。所以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采取宽容、谦让的态度,以利和谐。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其实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自然法则、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高度“和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当然,儒家所主张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和气”,更不是抹杀个性的手段,否则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最终会被天地万物所弃,从而走向衰亡。因此,中庸之道,要求我们不偏不倚,求大同而存小异,此乃和谐社会之正理也。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社会和谐”是“和”德的应有之意,任炯先生在《和谐社会的四个维度》中,对促进社会和谐的心理和谐、人与社会自然和谐、世界和谐、辩证和谐等,作出了详细论述,具体如下:
        一是心理和谐。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直接原因,因为人们的一切活动,首先来源于人们的思想,来源于人们的心理。当然健康的心理、正确的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但和谐社会的第一来源是心理和谐,或者是和谐的心理。
        二是人与社会自然和谐。这是讲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是人与人之外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方面。其基本含义是:在我国社会领域,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使全体人民都能和谐相处。其总要求就是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
        三是世界和谐。“和谐世界”是2004年4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两个多月后的7月1日,胡锦涛出访莫斯科,“和谐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标志着这一全新理念逐渐进入国际社会的视野。同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应。“和谐世界”的提出,是中国以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思想的深化,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回应。
        四是辩证和谐。和谐,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的内心的和谐,但是我们讲和谐,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现在,我们主要方面是和谐的,追求的目标是和谐社会,但和谐决不是不讲原则,是非不分,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