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孔颜之乐 [复制链接]

1#

        孔颜之乐,其实就是指安贫乐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安国总结为“安于贫而乐于道”(《后汉书·杨彪传》 释义),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口,却是他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历史上安贫乐道的典型是晋朝的王欢,他不经营家业而沉迷于学业,常常边乞食边读书。他的妻子烧书求改嫁,也未能改其志,终成大学问家。然而,当今时代变化了,生活富裕了,有些人不仅不再安贫乐道,而且还嘲笑曰要“穷则思变” 、要“脱贫致富”等等。孰不知钱财乃身外 之物,安贫乐道者方能知足常乐, 时代变了,好东西不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7:1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安贫乐道”,亦作“孔颜之乐”,顾名思义,出自孔子,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又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由此可见,孔子是非常推崇“安贫乐道”的,其影响极为深远。
        例如在陶渊明《咏贫士七首》中,荣启期、原宪、黔娄、袁安、阮公、张仲蔚、黄子廉七位古代贫士,虽然其年代、人格和行为方式都不尽相同,但其安贫乐道之贤士精神却是相同的;虽然其物质缺乏,生活贫穷,但其精神世界却并不贫困,并用实际行动固守住了那一份坚持。
        刘中文先生说:“中国士人无论是仕进,还是退隐;无论是执着于儒家思想,还是皈依于道家精神,都对陶渊明情有独钟:往往频频回首陶渊明,试图从他那里找到人生需要的某种东西,或是精神的力量,或是情绪的解脱,或是心理安慰,或是品格标榜等等。对于中国士人,陶渊明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可以医治精神和心理伤痛的灵药。”
        其实,“某种东西”指的就是安贫乐道的孔颜之乐。一个人如果能安于贫贱,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他则会内心清亮,不被竞争洪流中的形形色色所污染,保持一颗高贵、纯正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吸引人的“色彩”很多,人们过多的被吸引去追求丰厚的物质,而忘了填补自身道德修养的空白和心灵的空虚,在众多的诱惑面前,丢弃自身的信念,随波逐流。从报纸、网络、电视上所获悉的这类事件不在少数,诈骗、抢劫、贪污等等犯罪事件不断上演,看着不断有人穿着囚服、步履沉重的走进铁锁的大门,无不感慨嗟叹。拥有一份安贫乐道的心态,调试自己的内心,追求精神的丰满,则不会被纷乱的色彩蒙蔽双眼,坚守内心的信念,保持原本的自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