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论述西方哲学史的时候,往往也把斯多葛学派(Stoics)的禁欲主义称之为克己主义,不过,孔子“仁”思想的克己主义与斯多葛学派的有本质不同。斯多葛派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也受天命支配,人应该克己制欲、安于天命,因此斯多葛派在社会人生方面宣扬克己修身、恬淡寡欲、服从命运的哲学。而孔子“仁”思想的克己主义除了在伦理上提倡修身外,还有明确的政治含义和政治指向性,他在尊重、保护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克制个人利益的滥觞,不使其侵犯他人的利益,而且进一步要求照顾其他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克己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复礼”的政治理想。斯多葛派的克己主义是一种禁欲的、消极的人生观,而孔子的“克己主义”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斯多葛派的克己主义是伦理的,而孔子的“克己主义”除了伦理意义外,还具有更重要的政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