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2、孔子之乐,在于中庸,中庸之道,在于不偏不倚,在于心灵的中正。外物是矛盾的,充满诱惑的,有所得必有所失,得到即快乐,失去即痛苦,大喜大悲,心中易生波澜,不能平静;心灵左右偏颇,不能中庸,即使得到快乐,也不能长久。
4、山水画中,留白将山水融合在了一起,但自己又是超然于山水之外的,就像太极存在于万物当中,但它又超然其上。太极体现了一种静,这种静不是具体的,是一种虚无的,是对于外物的两可状态,是超然外物的。
6、“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我们自然会追求一些外物,但是,在追求时,目的不是幸福,只是在追求的同时得到了幸福,追求的目的不同,带给了我们不同的境界,同时产生出不同的幸福。
7、人出生时,是不知有幸福的,这是心的本体,虚无的状态,随着年龄增长,有善恶的意识,逐渐明白善恶之分,这是良知的开端,为善事,不作恶,是一种格物阶段,运用阶段,在格物的过程中,目的不是幸福,但确实能体会到幸福。
9、幸福的追求,在一个超越的层面,高于精神的追求。内心不要想我一定要做什么,而应该想我努力去做什么,我认真做什么,越努力,越接近心里的目标,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是幸福的。
10、追求幸福,是一个修行的过程,是一个把心灵修炼的淡泊,超然于外的过程,我们做人,做事都是在为这种修行积累经验,做了就去反思,追求更高的目标,更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