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中华十大义理 [复制链接]

1#

中华十大义理,“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分别涵盖了以“信”为基础,与理想联系,人人皆有“仁爱”。爱人如己是人类最高理想,行为符合这种理想即符合诚信原则。而何为正义?正义即公平、公正。正义是法源之一,更是法的追求与归宿。也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礼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信”则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自古以来,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尚书·大禹谟》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倡导“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节俭、朴素、廉洁奉公的民族品格。“毅”除了意志坚强之外,还形成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和”有协调、和谐、适中、合作等含义,在现今时代又是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足可以体现“和”字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学习这篇文章,我颇有感触,中华十大义理不仅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起到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这一历史进程的必然产物。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9: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