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天人合一(上) [复制链接]

1#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观念,自孔子以仁贯通天人之后,后世儒者更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完善和发挥,到孟子则更明确地指出“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的路径,而到宋明理学时期,周敦颐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以及程颢提出了“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天人合一”直接被看成了成圣的最高境界和标准,宋明儒对之进行不懈地深入阐发,将“天人合一”当成了成圣的标志,而圣人之气象也应是“天人合一”的,所以朱熹有言:“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吾之心正,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将心与天地万物一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一论断到了明代王阳明那里则有更为明确的表达,他说:“夫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嫣。”“仁者以万物为一体。不能一体,只是私未忘”。这种大人之气象是何其浩淼和广大,而这正是发明其心体之仁,心体之良知,扩充至万物而至也,在另一方面看,这也是克己之私,致良知的结果。“天人合一”到宋明理学已成为成圣的本体功夫合一之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1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