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五:信: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信”是在选择或承诺之后,坚持不懈,孜孜以求,正所谓“一贯之道”也。即使面对压力和诱惑,也能始终如一,不变色,不变质,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人无信则不立”。这点可向孔门子路学习。
      子路是一位一言九鼎、“无宿诺”、“闻过则喜”、“有闻”必行的信义之士。据《左传•哀公十四年》记载,公元前481年的春天,小邾国大夫射以本国的句绎作为见面礼来投奔鲁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向鲁国执政者季康子提出条件,说:“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
      原文如下: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
      小邾国大夫射说,我不和鲁国大夫订立什么盟约,我只要求和贵国的子路订立口头约定来担保,才可以。于是鲁国派子路前去,子路拒绝不去。季康子派冉求对子路说:“小邾国的大夫射不相信与千乘大国订立的盟约,却相信你的口头承诺,这对您不算什么侮辱吧?”子路回答说:“鲁国如果攻打小邾国,我不敢问原因,战死在他们城下也在所不辞。可是现在让我去成全一个叛臣的愿望,等于承认他的行为符合道义,恕我不能从命。”从这则记载看,一方面告诉我们,子路在当时社会虽无较高的政治地位,但是却有极高的个人威望,甚至连叛国之臣都想借助他的承诺以确保不被鲁国当局给涮了。另一方面,子路知晓大义,信守原则,对不符合道义的事,即使是国君、权相的命令也拒不接受,子贡对他“不畏强御,不侮矜寡”的品格也是交口称赞。我们应以古为鉴,继往开来,任它风吹浪打,我“信”岿然不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0:4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