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也都有不喜欢的东西。在现代社会,任何人都没强求别人以自己的爱好为爱好的权利,也没有强制别人接受他不喜欢的东西的权利。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个人爱好,尊重人们的不同习惯,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但是,在传统的孝道中,子女要以父母的爱好为爱好,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一定要千方百计让父母满意。例如二十四孝里的王祥卧冰成为佳话。对于父母不喜欢的东西,子女要想办法除去,让父母眼不见心不烦。好父母之所好,恶父母之所恶,以父母的好恶为好恶,是儒家文化对子女的要求。要满足这样一种要求虽然很难,但作为子女,还是应该尽量做到。当然,在当今社会,很少有父母会这样要求子女,而牺牲自己的爱好去顺从父母的爱好多人,也不是很多。毕竟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己爱好的基本权利。



《庭训格言》里面有一个关于康熙皇帝和孝庄太后的故事。有一次,孝庄太后乘车到五台山,山路比较难行,坐车不是很平稳,康熙皇帝就命人准备了八抬暖轿。因为孝庄太后天性仁慈,考虑到抬轿的侍卫们行走困难,因而要改轿为车,康熙皇帝考虑到太后的身体请求她坐轿子不要换乘马车,但是太后不答应坚持要坐马车,康熙皇帝就命令轿子跟随在车后面行走。康熙皇帝比较孝顺注意到太后坐在车里不怎么安稳就还是恳请她坐轿,孝庄太后说自己已经换乘车了不知道轿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到?然后康熙皇帝就对太后说轿子就在后面,随即命令把轿子抬到太后跟前,孝庄太后很高兴,就边抚摸着康熙皇帝边称赞说,车子轿子都是小事情,最主要的是在路途中看到皇帝诚恳之意确是无微不至,这就是大孝顺。康熙皇帝的孝顺之处在于尊敬太后,这比赡养太后更难做到。



现代的人们认为孝顺就是给生活费,真正的孝不只是给生活费供养父母,而是要尊重父母,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这说明人们对孝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们需要学习传统文化重拾孝道,别让本是义务之事变的需要强制手段才能进行,我们应该多关心父母的生活嘘寒问暖,多陪他们说说话,而不是只给生活费,要在精神上多给予安慰,我们不仅要赡养父母而且要尊重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21:50:48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