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礼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在封建时代,礼是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公制礼,典章制度较前代更为完备,发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赞叹不已,宣称“吾从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师服、内史过等,与孔子同时的人,如叔向、晏婴、游吉等,论礼的很多。但论礼最多,并自成体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论语》中有34处记载孔子论礼。他从理论上说明礼的重要性,立身治国都非有礼不可。礼与仁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



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做到明礼诚信,这是规范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道德行为,提高人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一般来说,明礼是人的外在行为表现,两千年前孔子曾说过“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明礼早已被古人所重视、所推崇。中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这里的“礼”既是指“礼仪”“礼节”“礼貌”,又是讲“礼让”“中和”“谦敬”。



     从狭义上讲,明礼就是礼仪和礼让,包括重礼节和讲礼貌。应渗透到职业场所、公共场合和家庭生活中,职业人员在处理关系中应做到彬彬有礼、办事热情、服务周到、互相尊重。人们在公共场合,大到国际交往、外交关系,小到日常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都要遵守起码的礼节,讲究起码的礼貌。特别是在一些正式场合,如外交场合,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礼仪,穿着打扮,行为举止,都要做到得体、适宜。公共场合的礼仪、礼让,包括礼节、礼貌,不仅事关个人的形象,而且常常关系到国家的国格,所以不能把礼仪、礼让、礼节、礼貌通通斥为虚伪的繁文缛节而加以轻视。在家庭中同样要讲究礼仪和礼让,对年长者要慈爱,对同龄人要平等友善,对年幼者要慈爱,这些要求都伴随着相应的礼节和礼貌。今天我们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就是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养成懂礼节、讲礼貌的习惯,归根到底是养成尊重他人、互相礼让的道德精神。广义上明礼就是讲文明,是讲注重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中的道德,概括起来就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五句话应当算作“明礼”的内在涵义了。我们要积极探索礼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剔除其中的糟粕,重新对其进行阐发,这样礼在现代社会中才会焕发初本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社会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21:58:16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